201306 日本軍艦島之旅 (By Google Map)
端島(はしま, Hashima)是日本長崎縣長崎市附屬的島嶼,
俗稱軍艦島(ぐんかんじま, Gunkan-jima)。
於19世紀時,端島發現有煤炭的存在。
在明治時代初期由鍋島氏經營採煤的業務,至1890年由三菱財閥所擁有。
在煤礦的周圍,建有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住宅群。
同時,因為端島的外型和日本戰艦「土佐號」相似,
所以給人們稱作軍艦島。端島於高峰時期曾一年出產41萬噸煤炭。
而人口最多的時期是在1960年,有5267人居住,
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特別區的9倍。
島上除了有礦場施設外,
還有住宅、學校、店舗、醫院、寺院、電影院、理髪店等,
備有一個小城市的機能。
在1960年以後,日本的主要能源消耗由煤炭轉至石油,
所以端島的煤礦於1974年1月15日關閉。
而所有的住民於同年4月20日離開,該島的聚落成為廢鎮。
(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B%AF%E5%B3%B6)
軍艦島最近納入了Google街景地圖,
Google 街景的工作人員背著 Trekker 背包拍下了軍艦島的街景,
影片軍艦島をストリートビュー / Google Maps Street View of Battleship Island
要參觀軍艦島當然先要一份地圖,
在維基百科能找到島上的設施分佈圖,
還能找到設施狀態列表。
圖中紫色的是礦產相關設施,
深藍色的是礦員宿舍,
淺藍色的是職員宿舍,
綠色的是其他宿舍和公共設施。
我們現在位置是面對著儲煤場的舊棧橋,
準備前往新棧橋登岸。
新建成的棧橋。
軍艦島到著!
沿路到達第一觀景台,
這邊能看到山上的住宅和遠處的70號棟端島中小學校。
山上的應該是儲水槽,依地圖所見,
它旁邊的6號棟和7號棟已經損壞,所以看不到也不出奇,
倒是燈塔看不見有點奇怪。
背後的建築物是選煤機。
沿路向第二觀景台進發,
剛才看不見的燈塔出現了,
還有倉庫和事務所等設施。
左手面黑色的是鍛治工場。
第三觀景台的背後原本是一個游泳池。
近我們一點的是建於1916年的30號棟礦員住宅和飯場,
遠我們一點,呈長形的是建於1916年的31號棟礦員住宅,浴場和郵局。
接下來我們向非參觀路線出發,
首先你需要跨越欄柵。
(在下不鼓勵在三次元作同樣行為。)
近拍30號棟礦員住宅和飯場。
近拍31號棟礦員住宅,浴場和郵局。
建築物一座緊貼一座。
穿過了31號棟,右手面的廢墟是23號棟木造住宅和泉福寺,
右手面的混凝土建築物是22號棟公營住宅(公務員用),
面前應該是全毀的50號棟電影院,不過眼前的是個混凝土建築物,
資料上的是鐵制建築物。
穿過電影院就能看到39號棟的公民館。
爬上了障礙重重的樓梯。
回望31號棟。
這片木造建築廢墟是23號棟木造住宅和泉福寺。
39號棟旁邊的是21號棟礦員住宅和警察局。
山上的是13號棟公營住宅(教職員用)。
21號棟背後的賣店已經不復存在,
左面的是48號棟礦員住宅,
正面的是20號棟礦員住宅,
右面山上的是14號棟職員社宅。
進去其中參觀一下,
破落的日式的木制裝修。
身處的樓層可以回望剛才走過的地方。
俗稱軍艦島(ぐんかんじま, Gunkan-jima)。
於19世紀時,端島發現有煤炭的存在。
在明治時代初期由鍋島氏經營採煤的業務,至1890年由三菱財閥所擁有。
在煤礦的周圍,建有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住宅群。
同時,因為端島的外型和日本戰艦「土佐號」相似,
所以給人們稱作軍艦島。端島於高峰時期曾一年出產41萬噸煤炭。
而人口最多的時期是在1960年,有5267人居住,
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特別區的9倍。
島上除了有礦場施設外,
還有住宅、學校、店舗、醫院、寺院、電影院、理髪店等,
備有一個小城市的機能。
在1960年以後,日本的主要能源消耗由煤炭轉至石油,
所以端島的煤礦於1974年1月15日關閉。
而所有的住民於同年4月20日離開,該島的聚落成為廢鎮。
(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B%AF%E5%B3%B6)
軍艦島最近納入了Google街景地圖,
Google 街景的工作人員背著 Trekker 背包拍下了軍艦島的街景,
影片軍艦島をストリートビュー / Google Maps Street View of Battleship Island
要參觀軍艦島當然先要一份地圖,
在維基百科能找到島上的設施分佈圖,
還能找到設施狀態列表。
圖中紫色的是礦產相關設施,
深藍色的是礦員宿舍,
淺藍色的是職員宿舍,
綠色的是其他宿舍和公共設施。
我們現在位置是面對著儲煤場的舊棧橋,
準備前往新棧橋登岸。
新建成的棧橋。
軍艦島到著!
沿路到達第一觀景台,
這邊能看到山上的住宅和遠處的70號棟端島中小學校。
山上的應該是儲水槽,依地圖所見,
它旁邊的6號棟和7號棟已經損壞,所以看不到也不出奇,
倒是燈塔看不見有點奇怪。
背後的建築物是選煤機。
沿路向第二觀景台進發,
剛才看不見的燈塔出現了,
還有倉庫和事務所等設施。
左手面黑色的是鍛治工場。
第三觀景台的背後原本是一個游泳池。
遠我們一點,呈長形的是建於1916年的31號棟礦員住宅,浴場和郵局。
接下來我們向非參觀路線出發,
首先你需要跨越欄柵。
(在下不鼓勵在三次元作同樣行為。)
近拍30號棟礦員住宅和飯場。
近拍31號棟礦員住宅,浴場和郵局。
建築物一座緊貼一座。
右手面的混凝土建築物是22號棟公營住宅(公務員用),
面前應該是全毀的50號棟電影院,不過眼前的是個混凝土建築物,
資料上的是鐵制建築物。
穿過電影院就能看到39號棟的公民館。
爬上了障礙重重的樓梯。
回望31號棟。
這片木造建築廢墟是23號棟木造住宅和泉福寺。
39號棟旁邊的是21號棟礦員住宅和警察局。
山上的是13號棟公營住宅(教職員用)。
21號棟背後的賣店已經不復存在,
左面的是48號棟礦員住宅,
正面的是20號棟礦員住宅,
右面山上的是14號棟職員社宅。
進去其中參觀一下,
破落的日式的木制裝修。
身處的樓層可以回望剛才走過的地方。
留言
張貼留言